您好,欢迎访问卡拉库里(广州)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新闻资讯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新闻资讯

毛泽东曾称其为“了不起的水利专家”,千古名相孙叔敖

2022-11-14

孙叔敖(约前630—前593),姓门,名敖,字孙叔,河南淮滨县期思镇人,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令尹,《荀子·非相》里对孙叔敖是这么描述的:“楚之孙叔敖,期思之鄙人也,突秃长右,轩较之下……”说孙叔敖长得很丑,头秃发少,身高不及车前的横木高,两只手还一只长一只短。想象一下孙叔敖的样貌,确实算得上其貌不扬。但是长相丑陋的孙叔敖,却异常聪明,是历史上为数不多清正廉明的好官。


1653462436183621.jpg


楚庄王,听从老师冉伯聃的举荐,任命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(国相)。孙叔敖做了令尹以后,根据当时内忧外患,百废待兴的状况,首要任务是兴修水利、息兵安民、发展生产,全身心地致力于富国强民。

        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和北魏《水经注》中,都有对芍陂的记载。在历史上芍陂的大规模修筑就有二十余次,自唐朝到明代芍陂都一直保留此名,这也说明历代对这个工程的肯定,和对孙叔敖的敬仰。汉代时,当地人就在芍陂北堤修建了孙公祠,每年的春秋,都有很多百姓在那里祭祀孙叔敖。因为当时的祠庙建造简陋,又经历了历年战火,破败不堪,到了明朝,时任监察御史的魏障又重建了孙公祠,但后来遭到火灾。明嘉靖己酉年,寿州的知州粟永禄又重修孙公祠,清代也对其做了不小的修缮。一提到芍陂,大家就会想到设计建造它的孙叔敖,这都说明孙叔敖在历史上的地位,和芍陂修建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另据有关史料载,孙叔敖还在江汉平原一带兴修水利,如“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”,即修筑堰坝工程拦截沮水,将其引入陂池,用于灌溉和济运;开凿了“通渠汉水、云梦之野”的云梦通渠(运河)。


1653462444100419.jpg


孙叔敖廉洁奉公,多次推辞楚庄王的赏赐,为官多年,家中却没积蓄。约楚庄王二十年前后,年仅38岁的孙叔敖因患疽病去世。做了三次令尹的孙叔敖,当时家中徒有四壁,连副棺椁都买不起。

后世评价

        孙叔敖决期思之水,而灌雩娄之野,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。——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三月为楚相,施教导民,上下和合,世俗盛美,政缓禁止,吏无奸邪,盗贼不起。秋冬则劝民山采,春夏以水。各得其所便,民皆乐其生。——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

        楚令尹孙叔敖作芍陂,灌田万顷。——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循吏传》

        孙叔敖的一生为国为民、鞠躬尽瘁,科学治水、勇于创新,毛泽东曾称其为“了不起的水利专家”。